​ 最近几周的状态都很低迷,讲座逃了好几节研讨课没有认真上作业马马虎虎一起床就是刷手机微信微博知乎手游…不一一说了随便举例就已经这么多了,真的是颓丧到一个低谷到不能再低谷地步了。穷则思变,专门挑了个周末的下午来反省反省自己,至于这反省到底是图个心理安慰暂时减少一些愧疚还是能实实在在地找回状态,也只能看天意了。
​ 活了20多年,有瓶颈和低谷着实正常,没碰着瓶颈和低谷才是件真正怪事。我一直相信的发展轨迹是这样的:生活 — 瓶颈 — 迷茫 — 思考思考思考 — 失败:重新回到迷茫/成功:进入下一个境界继续生活 。现在应该过完了迷茫期,开始记录下我的思考。
​ 我是一个不努力的人,甚至于深深地厌恶“努力”这个字眼。在我的认知里“努力”跟自我感动,汲汲于目标,不可持续是挂钩的。我总认为人能成功,不是为了目标去辛苦努力,而是为了目标去坚持一些平常的事情,当你把一件目标真正地放在心上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你往往是不会哭着喊着想获得 不会通宵达旦要买命,而是目标已经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坚持做这件事情丝毫不需要不消耗意志力,就好像吃饭喝水一样。但是这套理论运用了差不多有半年多了,也适时地冒出了弊端和缺点。
​ 我突然意识到,自从这套理论成熟,后来成功转系去学计算机后,我已经超过半年没有所谓的大目标了(即使有也只是短时的)。我或懒或抗拒地设立目标这件事,因为我觉得我维持现状坚持现在的生活能够顺滑平和地提升就很完美了,如果设立一个大目标,一来我影响我奉行的“只管平平淡淡地坚持就好“的准则,二来觉得设目标有“努力”之嫌,有“鸡汤”之嫌。

由直接原因想到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没有目标“
根本原因是”过度弱化努力的概念,过度强化坚持的作用“

自己的思考肯定来源于实际自己的生活经历:我的”坚持“可能出现了问题

回想寒假的时候,将近2个月的时间里(疫情原因),生活就是起床吃饭编程,过得比高三还高三,但是我只是在坚持做一件我认为很正常的事情,不觉得自己在”努力“也不会感到疲累,就像人不会因为天天吃饭喝水感到自己在奋斗一样。但是这些都是理想化的”坚持“,有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先决条件:你做的事情是你认可的事情,你想做的事情。所以一切顺水推舟无需逼迫。
但是开学的到来带来了改变,我的生活里不再全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我很多想提前学的东西必须搁浅,课程必须排上日程,一大堆数学课和基础编程课在向我讨要时间。自己一下子学学自己的,一下子学学老师的,没有目标,赶上进度就行。坚持的先决条件消失了,因此一直坚持的”坚持“变味了,变成了 — 不想改变不想接受,只管坚持,不管坚持的是好的生活还是坏的生活。
同样是生活经历的感触引发的思考(太长不提),加之自己的学习观得出结论(更长不提)
我需要”努力“(这句话大概是我这一年来写得最像鸡汤的一句话了hhh)
这个“努力”,是一个方式而不是一种态度。一种让自己想去坚持的方式。对于现在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它能够让我获得对这件事的认可和可以坚持下去的乐趣。(原因不提,因为粗略一想要提的话估计篇幅得翻三倍)
那么怎样才会去“努力”?要“设立目标”(直接原因)。

这就是自认为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就这样吧。